南京市鼓楼区是最早引起该论坛关注的地区,2010年,全区总部企业实现税收36.7亿元,占区财政总收入的48.6%。本届论坛,该区再次走上讲台,演讲“抢抓机遇 ,科学规划 ,推动鼓楼总部经济大发展”的实践与体会,博得热烈掌声。
鼓楼区总部经济发展何以先人一步?凭借什么吸引总部集聚?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就此话题,《高端对话》与鼓楼区委书记陆平贵作了如下对话交流。
发展总部经济
是被区情“逼”出来的选择
《高端对话》 目前,发展总部经济已成为我国众多大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成为考量一个城市和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可是,鼓楼区8年前就明确提出要发展总部经济,此后就一直将此作为全区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这是基于怎样的深层次考虑?
陆平贵 鼓楼区确实是比较早地对总部经济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总部,是指企业系统中独立于生产环节但能对其具有指挥和控制权的决策机构。企业因为发展需要而将总部从运营系统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并与其生产环节发生空间上的分离。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集聚,而生产环节向外围城市迁移是必然的趋势。
总部经济实际上是一种首脑经济,作为区域中心的城市和城区,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企业集团的投资中心、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物流中心等,形成总部集群布局。总部经济具有知识密集性,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知识含量最高的区段;具有经济集约性,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心城市和城区服务业发达、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基地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产业延展性,形成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具有发展辐射性,可以通过“总部-加工基地”链条实现中心城市和城区的经济发展向欠发达地区强力辐射,实现共赢。
《高端对话》 发展总部经济与鼓楼区的实际正相吻合吗?
陆平贵 鼓楼区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正是被独特的区情“逼”出来的,打造总部高地,是争创首善之区的有效路径。
作为中心城区的鼓楼区人多地少,空间资源匮乏,仅为26.62平方公里,占全市的1/248。但科教、文化、行政资源等比较优势突出。一是有独特的行政资源,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机关所在地,90%以上的省级机关都在鼓楼区办公,驻区有省级机关118家,部队团以上单位38个。二是拥有丰富的科教文化资源,区内集中了南京大学、河海大学等18所高等院校、120余家科研机构,有十四所、南瑞、南自等一批科技企业,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含技术研究中心)100个,有两院院士63名,10万多名科技人员,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占全区人口40%以上,辖区内集中了全市70%以上的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基于对区情的准确判断,鼓楼区坚持“区域空间有限,科学发展无限”的理念,坚持土地集约化利用、产业特色化发展、资源市场化整合,突出发展科技研发、信息通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规划布局了总部金融、商业商务、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四大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模范马路、中央路和江东软件城“两路一城”为中心的总部企业集聚区。其中:模范马路科技创新街被誉为南京科技的“中枢神经”,被南京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打造的创新园区之一,目前街区已吸引阿尔卡特—朗讯、艾默生等世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江东软件城是南京唯一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已经形成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成为总部基地、研发基地的重要载体和全国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业集聚中心之一;中央路商务带已经建成了包括绿地紫峰、国际广场等高端楼宇在内的总部金融集聚区。
功能转换和环境再造
凝聚吸引总部的强大势能
《高端对话》 总部经济发展要求区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具备一定的要素。鼓楼区是怎么做的?
陆平贵 发展总部经济,需通过政府规划的作用、政府的公信力、政府对区域发展的趋势引导力、政策的聚合力,通过区域功能向高端服务功能转型,完善交通、环境、住房等基础设施及教育、医疗、安全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环境再造,才能形成吸引总部聚集的强大势能。
近年来,鼓楼区大力加强软硬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区域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引进的总部企业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一是全力打造优越的创业环境。载体建设方面,通过打造消费性服务业集聚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科技产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集聚区,为总部经济落地提供载体。同时,大力引进金融、会计、审计、专利申请、风险投资、实训等服务机构,为总部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目前,鼓楼区已有包括友邦保险、渣打银行、富登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等10余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体系,为区内总部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二是全力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等 “一站式”服务;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内,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性政策,通过设立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总部企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进行补助;加大对总部经济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快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通过促转型、求发展,推动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全力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不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积极提升城区品质。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络是鼓楼区吸引总部企业落户的一个重要优势,从我区出发,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到南京火车站只要5分钟,新街口CBD就在区域内。同时,打造全市一流的文化、医疗、教育和商业服务设施,对总部企业的高级职员在子女入学、住房、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最大的便利。
《高端对话》 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但是鼓楼区在全省城区中一直领跑,总部经济对鼓楼经济拉动几何?
陆平贵 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鼓楼区的总部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企业总部加快聚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91%。我们培育壮大了以苏宁电器、苏宁环球、江苏金浦、金盛、新城市等为代表的一批本土企业,其中苏宁电器已从当初的街区企业成长为中国商业连锁第一品牌、福布斯亚洲50强。引进壮大了朗讯、艾默生、博西等一批世界500强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以朗讯为例,2003年朗讯在鼓楼成立一个分公司,当时隶属于上海,总部在北京。到2009年,南京已成为朗讯在中国的研发总部,下辖北京分公司、青岛分公司,美国芝加哥核心网实验室也已整体迁移到南京。迅猛发展了以联创、南端、14所、艾志科技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型总部企业。
2010年,鼓楼区实现GDP323亿元,财政收入75.6亿元,每平方公里产生GDP12.1亿元、财政收入2.8亿元,在全国同类城区中位居前列。其中,2010年全区总部企业共实现税收36.7亿元,占区财政总收入的48.6%,总部经济对鼓楼区的GDP和财政收入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建设“幸福鼓楼”,
发展总部经济至关重要
《高端对话》 我们了解到,刚刚结束的鼓楼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了未来5年“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任务,这其中对总部经济有何更高的发展要求?
陆平贵 未来5年,鼓楼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当前,国际创新进入新技术井喷、新产业萌芽期,国家将自主创新上升为核心发展战略,江苏重点突出“转型升级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南京市委明确提出聚焦“四个第一”,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并出台了“1+8”政策,创新发展导向前所未有的鲜明,创新发展重点前所未有地聚焦,创新发展政策前所未有地给力。同时,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新一轮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重组显著加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以人本、绿色、创新、协调发展为标志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加快推进。这些有利条件,为我们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内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经济,加速优化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
刚刚结束的鼓楼区第十次党代会通过了“一三四九”系统工程,即未来5年,鼓楼区将以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为主题,以高端产业和总部企业集聚区、知识创新示范区、人文绿色和谐区为发展定位,全面实施富强鼓楼、创新鼓楼、品质鼓楼、和谐鼓楼四大战略,积极推进经济转型、总部集聚、人才引育、教育提升、文化引领、环境打造、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干部锤炼九大工程。能否建成首善之区、幸福鼓楼,总部经济能否就需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鼓楼区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加快营造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
一是坚持外引内育,在促进已引进总部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大企业集团、民营企业总部、运营中心、采购中心等国内外一流的总部型企业集聚,特别要引进并引导一批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向重点产业领域、重点区域集中,发挥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是要大力培育本土总部型企业,继续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加速更多的政策、人才、环境资源向龙头企业聚焦,鼓励和服务中小民营企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成长壮大,形成本土总部企业连续性成长梯队,进一步提升总部经济的规模和效益。
三是要强化总部型楼宇、园区等载体建设与运作,打造更多亿元楼宇,加速形成面向紫金山、毗邻玄武湖、配套齐全、设施先进的中央路总部大街。探索建立总部经济竞争与合作机制,构建区内总部企业资源共享机制和区域中心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挥总部集群的创新效能。
四是进一步提升区域服务标准,打造与总部高地相匹配的发展环境。商务楼宇是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也是内生增长、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将高度重视楼宇载体对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作用,研究制定全区促进楼宇开发的整体规划,梳理现有楼宇资源,引导传统商务楼宇升级改造,提升载体品质,增强对总部企业的吸引力。结合园区发展和城市拆迁改造,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建筑风格鲜明的高端商务楼宇,吸纳更多更优的总部企业进驻。同时将大力完善特别服务机制。搭建有利于总部企业竞争与协作的服务平台,定期分析行业运行情况及总部企业发展动态,促进总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产业合作。完善总部经济服务体系,切实为总部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政府公共服务。研究、制定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不同能级的总部企业服务。